

新元煤礦總調度室
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杜建偉報道:“幾乎每天都有人來考察,而我們人力又不足,只能把大家集中到一起下礦……”作為全國首個5G煤礦,陽煤集團新元煤礦近期“人滿為患”,5G智能化辦公室主任冀杰感嘆。近段時間,每天都有國內、省內的大礦業同行要求參觀,大家一起坐著膠輪車,到地下500米深處看真相,以期解決或改進自身的信息化,不被5G帶來的能源革命落下……
工作人員調試井下機電硐室巡檢機器人
地底500米深處,有個5G機器人在巡邏
7月15日,換好礦工服后,記者與來自省內外多家礦業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一道,坐著膠輪車下了礦井。膠輪車以善于爬坡著稱,在兩邊路燈照射下,在平坦向下的地底道路上一直行駛,不時,鳴笛聲響起,是在錯車。地下交通網縱橫,半個小時行駛4公里后,到達井下機電硐室。此地離地面垂直距離534米。
機電硐室燈光明亮,在一段120米的頭頂軌道上,一個小小的5G機器人正在來回移動,進行360度視頻監測、音頻采集、紅外熱成像。“這是無人巡檢機器人,還能精準記錄設備故障發生的時間、地點以及參數。通過5G網絡回傳到數據中心。”新元煤礦5G智能化辦公室主任冀杰說,原來配電室都是靠人檢查,憑的是經驗;但機器可以24小時巡查,不是人力可以比的。“巡檢機器人代替人在井下巡檢的意義在于,可以逐步實現井下減人、少人,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和效益雙贏。”
陽煤集團新元公司井下5G網絡建設是由陽煤集團、中國移動、華為公司三方合作,克服5G技術礦井工業應用的種種困難建成的全國首個5G煤礦專網,于2019年9月開始研發,今年6月18日舉行了落成儀式。
華為公司山西代表處5G行業總監韓韋海一直忙于新元煤礦的工作。“陽煤集團5G煤礦建設是華為公司的最重要項目之一,項目開始前,華為就組建了一個200多人的團隊并成立了5G陽煤突擊隊來研發相關技術,并解決了溫度、水對設備的影響等問題。可以說,井下井上的設備都是量身定制的。”
“這個攝像頭看起來一般,卻可以實現人工智能、4K拍攝、5G回傳等功能。”指著5G機器人旁邊的攝像頭,韓韋海說,在5G加持下,攝像頭能做的事情很多,需要更多的研發。華為公司想通過這一項目推動行業伙伴發展、孵化更多行業項目。”
這個鐵盒子就是礦用5G基站
井下一個“鐵盒子”,頂得上半個縣城的5G網
沿著巷道行走,在離無人巡檢機器人大約100米的地方,地面上安裝著一個鐵盒子。山西移動能源行業5G技術總監呂樂說:“不要小看這個鐵盒子,井下的網絡容量全部來自它,形象地說,這個盒子的容量能頂半個縣城的5G網絡。”
三方共同成立新元“5G+智能礦山”創新實驗室是技術研發的核心部門。呂樂解釋:這個鐵盒子叫PTN,旁邊的另外一個盒子叫BBU,井下其他地方安裝的鐵盒子相當于地面上的普通5G基站。從容量來講,一張PTN環網容量是100Gbps,可以承載20個BBU的業務;而一個BBU又可以把容量分給9個以上的基站。也就是說,井下的這張PTN環網可以至少承載180個5G基站,相當于半個縣城的5G網絡容量。目前,除井下的PTN外,新元煤礦井上還有2個PTN,共同構成大環網,任何單一故障都不會影響全礦業務的正常運行,充分保障了井下通信的安全性。